countryside.jpg
桃園縣復興鄉,一個以水蜜桃、森林遊樂區吸引觀光客的原住民村落,雖然距離台北不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但城鄉差距卻十分明顯。以發展遲緩孩子所需要的療育資源來說,全鄉沒有任何一家可提供療育評估的醫院,也沒有療育機構;在發展遲緩兒童的發現與通報工作上,只能仰賴業務繁多、要照顧全鄉民眾健康的衛生所提供有限的服務;縣政府雖然委託了民間團體辦理確診個案的個案管理和每週一次的鄉內定點療育,但面對以隔代教養居多的家庭生態,和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這些少數資源仍然很難發揮足夠的功能。

 

   
 
DSC02569.jpg

「我知道,我知道,那是水蜜桃!」在團隊評估的活動中,雅鈴老師拿出一張張的圖卡請小朋友辨認,當看到水蜜桃時,所有小朋友眼睛一亮,那是他們最熟悉,也是多數家庭賴以維生的水果;相較於一般平地孩子最有反應的汽車、恐龍、卡通人物等圖片,團體裡的孩子對雞鴨、蜘蛛、豬狗等動物圖卡表現出更大的熱情,「我家有,我家有」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跟雅鈴老師「獻寶」。

kids.jpg      

  2010年下半年,心路早療服務團隊開始前進復興鄉,服務重點放在發現疑似個案,並直接進入當地幼托園所提供專業療育,希望透過及早發現、到所療育等模式,為發展落後的孩子,在他們最熟悉和方便的環境中,提供最及時的療育服務。

 

  這個計畫幸運獲得了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的經費贊助,心路團隊每週撥出一整天為復興鄉的孩子進行發展篩檢和團體療育課程。九個月下來,共計完成了169人次的發展評估,並持續性的為67位有發展落後情形的孩子訂定個別化療育計畫,及提供包含語言、認知和動作發展有關的療育課程。

 DSC02470.jpg

    今年5月,服務團隊針對這群接受療育服務的孩子再次評估,發現四成左右的孩子都有明顯的進步;「其實多半的孩子是因為生活和學習經驗不足,這樣的孩子只要找出他落後的點,用對方法增加他的經驗,很快就能跟上來了。」每週上山的心路資深療育老師玉欣說。

 

    也許這些孩子都還算不上真正的發展遲緩或障礙,但學齡前的落後,很難不在未來的學習上造成更大的影響,心路期待眼前的投資,能拉起更多的孩子免於輸掉未來。

 

 

 『會繼續下去嗎?』 偏鄉需要的是深入且持續性的服務
 

  復興鄉雖然有七所鄉立托兒所和十三所國小附幼,但因應人口聚集狀況,幼托園所分散在前山、中山和後山,有五所鄉托的學生人數都不到20人,老師編制只有一位。老師們坦言,僅靠一位老師要兼顧十多個2-6歲跨齡幼兒的學習真的很難,即使老師發現孩子的發展有落後的情形,但當地缺乏就近的療育資源,若再碰上家長的觀念不正確、積極度不夠,老師也很難多做些什麼。

 

DSC02473.jpg

 

  奎輝托兒所的美莉老師就曾經遇到過有明顯認知與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在通報了桃園縣早療個案管理單位後,孩子雖然拿到了發展遲緩證明,確認這個孩子確實需要特殊的教育協助,但一週不到一小時的療育課程,家長又經常因為工作或疏忽而沒帶孩子去上課,老師再有心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一天天的磋跎下去。

 

DSC02542.jpg

「跑所」是偏鄉行程的常態,空檔時間,
校園邊警局旁的休閒桌椅就是最自然的工作環境。


  在復興鄉土生土長的長興托兒所月芬老師也有同感,進入偏鄉的外界資源常是物資或片段的,大家都有心,但更需要完整的規劃和持續的資源。以發展遲緩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是較長期且有目標的療育,對家庭的支持更不可少。她說,與心路早療團隊半年多的合作下來,她看到團隊從篩檢到評估到療育,都有嚴謹的評量方式、結果分析與教學計劃,而且充份和老師、家長溝通,她在孩子身上,真的可以看到明顯的進步。 

  「我看到的是真實而且完整的服務。」月芬老師給了心路早療團隊很熱情的肯定。然而,更實際的問題是,「會繼續下去嗎?」同樣是復興鄉原住民、霞雲托兒所的哈娜老師用她黑白分明、澄澈的大眼睛看著我們問。她的問題或許也是復興鄉的孩子、老師與家長們共同的心聲與期待。

  如何繼續下去?是心路偏鄉服務必須面對的問題-專業人力、經費支持、當地資源網絡建構等,都是能否持續下去的關鍵因素。但,不輕言放棄,是心路理當應有的承諾,我們會努力堅持,也期盼各界能協助我們更有力量走下去。

 


若欲更進一步瞭解心路基金會,請至心路基金會blog:http://syinlu.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XNET 公益家 的頭像
    PIXNET 公益家

    PIXNET 公益家

    Syin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