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2011-01-14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網(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陳進隆  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秘書長

一、前言

生命教育是關乎孩子生命信念的建構,需要由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同時運作,才能帶來良好的效果,其中,家長與教師更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關鍵成員。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成立於19997月,成立約11年有餘了。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培訓出15000位志工(稱為彩虹媽媽或彩虹爸爸),其中約有4000位活躍服務的志工,在全台約400個小學,4000個班級實施生命教育。除了進入小學正式課程教學,這些志工也需參加每週一次的備課讀書會,以充實教學內容,分享彼此教學與生命經驗。這樣的生命教育進行方式已廣泛被台灣教育當局所歡迎,許多美好的故事正在校園中發生。

二、志工或專業老師

生命教育的教學目前有志工介入或教師融入兩種實施方式,志工介入式以學生家長擔任志工為主,早期彩虹媽媽多半進入自己孩子的班上說故事,但現在志工不只在自己孩子班上作生命教育,而是配合學校的安排進入任何一個班級教學。

曾經有人質疑志工並沒有受過教育科班訓練,如何從事教學呢?然而以彩虹這十多年來的實務經驗觀察,我們發現,只要經過精密的設計與嚴謹的實施,用志工來作生命教育可以達到極佳的效果。

首先,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而不是以知識內容來影響,不是教出有道德觀念的孩子,而是教出有實踐優良價值觀能力的孩子,這需要老師們能夠專注在孩子生活與生命的議題上,貼近孩子生活,用鼓勵讚美影響孩子。

其次,生命教育是以感動為出發的。生命教育並不需要考試,如何引動孩子思考,如何透過故事讓孩子有榜樣可以學習,以至於孩子有了內省,帶來改變的意願與動力。

第三,生命教育的重點在於體驗,而非背誦、記憶、理解而已。透過精心設計的體驗遊戲、活動、思考提問等方法,志工可以和孩子的心對話,説明孩子省思、整理自己的生活態度與生命信念。

許多教師負有教學評量的責任,難免讓學生有不容易親近之感,但是志工卻可以完全用關懷的角度來教學,使教學成果大大凸顯。

三、志工介入式教學的優缺點

志工介入式教學有下列優點:

1.志工介入減輕老師負擔。

體制內教師負擔教學與行政等壓力,若要考核學生成績有要以耐心愛心陪伴孩子成長,不只壓力更大,角色也不易釐清。

2.親師共同合作效果更好。

透過學期前座談、學期末座談,學習單或連絡簿,加上志工與老師不定期的溝通,教師與志工可互相交換學生資訊,提供必要的輔導。

3.活化社區志工生命。

生命教育要成功,必須學校、家庭、社區共同經營才會達到最好效果。志工在教學前必須接受培訓,教學中和兒童一起體會生命的成長,回到家裡正好把生命教育若實在家中。

志工介入式教學的缺點與補救辦法:

1.志工數不足。

全台灣小學眾多,約六萬個班級,若全部實施生命教育,志工人數需求頗多。不容易培養出這麼多的志工。這些缺點可藉由學校老師的參與,補族志工人數之不足。

2.志工穩定度較低。

志工或因家庭問題,或因住家搬遷等因素,而必須停止教學,造成教學中斷的問題,目前補救的方法是藉由志工團的經營,集合眾人之力互相幫補。

四、彩虹愛家生命教育的四個面向──天、人、物、我

20110114171356826.gif  

生命的問題一發生會作用在不同的面向上,包含人與自己的關係會產生問題(自我價值偏差),人與人的關係不協調(人際關係),人與生活環境有衝突,還有人不能以宏觀的角度看待生命整體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生命教育應該包含了天人物我四個面向。

然而,這些關於生命的種種問題都是從「自我」出發。

從幼兒時期起,人有意識關心的物件都是從自己開始──我們張開眼睛關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我餓了、我想吃、誰來餵我、是誰照顧「我」……等等,這些問題的重點都是「我」。漸漸的,幼兒開始建立自我的種種能力,包括口腔期、肛門期等種種時期建立起的獨立自主、自信的能力,這些「我」與自己的能力建立好了,幼兒才開始發展社會能力,包括與他人的關係,對事物的瞭解與推理,並建立倫理道德觀。從基本需求來說,當每個自我本身愛與尊重的需求被滿足時,人也才動力及能力去面對身邊的他人,甚至去重視整個環境。不管因為心理的需求或興趣,或是身體能力的開發,這些種種的發展過程都會形成我們對世界的概念,因此概念的形成也從「我」先瞭解起,先建立「自我概念」,才漸漸發展出他人的概念,及環境中物體存在及運動的概念等。

我概念的影響長遠。當人與自己的關係或自我掌控的能力沒建立好時,心理便會留下許多負面的影響,例如害羞退卻、依賴、自卑,等等。甚至心理的發展會停滯在受挫折的那個階段。因此解決生命的問題常常必須追溯回兒童時期,甚至是兒童早期。當一個成人對自我有許多錯解或否定時,他的原因也往往可以追究回他童年期所遭遇的挫折或困境。

這就是生命教育要從兒童開始做起的原因,也正是為什麼生命教育要從「人與自己」的關係開始,然後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建造出積極與正面的「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生命」之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是知識的教育。

生命教育不教導知識,而是要去關心每個學生成長中對生命的種種疑問、無力感;關心了,才能瞭解;瞭解了才能改變,並且為他們建立生命的動力和真實的生活能力。而且要改變一個人的生命也得用生命去改變;生命才能影響生命。黃迺毓教授(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曾說:Life Education is not to teach or coach, but also to reach and touch. 生命教育不是教導、不是訓練,而是以接觸為方法,不僅接觸學生,更去碰觸他們心理的需要,然後去感動和影響。

五、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的特色

()、圖畫書的運用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的小學生命教育教材都是藉著圖畫書帶出各樣的討論和延伸活動。之所以用圖畫書是因為:

1. 圖畫書是學齡兒童最容易感興趣的材料。

2. 而且圖畫書的題材都是學齡兒童的共通經驗,也是我們兒時共有的體驗。

3. 圖畫書的語言是學生可以瞭解的語言。

4. 圖畫書以畫面呈現抽象的概念的感受,可以喚起學生的情感和思想。

()、思考式教學法

如果生命教育課程只停留在說故事及心得分享,價值觀的傳遞就停在認知的階段,無法達到知、情、意、行合一──無法帶動學生的自我內省,使傳遞的信念或價值觀內化到學生的思想、情感及價值判斷中,也無法產生積極生命態度或意志所帶出的行為。所以在繪本故事之後,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問題討論和分享,經由討論帶出學生的想法,並產生自我判斷。

這些問題是延續繪本或故事的思想,以每次的生命教育課程主題為中心產生的。但是當教師讀完故事後,一定會因著自己不同的想法而想與學生討論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學生在教師討論了某些問題後一定還會回饋不同的反應或更多不同的問題出來。教師們應該彈性的、適時也適性的回應各個學生的問題。

建議教師將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或學生另外提出的問題都記錄在教案之中,如果在課堂裡,教師沒有辦法馬上回答問題,便可以在其他時間,用其他合適的方法回答他。

問題討論的過程是重要的,不僅能瞭解學生理解的程度,也可以發現他們內在的問題。

()、體驗式學習

在彩虹愛家的生命教育課程中都會設計與故事相同主題的延伸活動或相關體驗活動,讓學生將學習的價值觀經過活動實作去體驗、去感受,並將概念變成行為,以致能普遍化到自己的生活經驗裡,成為自己真實並具個人意義的原則,進一步去應用到未來的生活與學習。

體驗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的信念都是從我們的經驗及體驗而來。而信念會影響我們的態度和行動。所以生命教育課程一切的教導不停留在認知的階段,要帶領學生實際的操作或演練中將聽到的概念以行為演練出來,體驗出當中該有的正確態度,並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

 20110114171356938.gif  

六、家庭中的生命教育

父母親是孩子生命教育的啟蒙者,也是幫助他們體驗生命最重要的導師。生命教育是從「人與己」開始的,如果孩子的自我形像在上小學前就具備良好的基礎,他一生將受用無窮。猶太民族已被公認是全世界家庭教育作的最好的民族,難怪這個民族擁有相對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更深入的說,猶太人之所以能充分注重家庭教育幾千年而不墜,與他們的信仰息息相關。例如在他們的經典中隨處可見像「教養兒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這樣的觀念;

家庭是實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場所,如果作的好,可以成為孩子一生的祝福。孩子從父母的教導中詮釋他生存的意義,當父母不在開玩笑的跟他說「你是媽媽從垃圾桶撿回來的」,而是說「你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孩子深知他是因為被愛而來到世間,他會認識自己的價值。有個孩子告訴彩虹媽媽:「媽媽說她很後悔生下我」,這對孩子是多大的傷害。當為人父母的認識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不再與其他兄弟姊妹比較後,孩子的天賦本能才有可能發揮出來。

父母怎麼看待你的孩子,決定你的孩子會成為怎樣的人!我們都是帶著別人的言語教導成長的,若有老師鼓勵我們,我們就會對他所教的那一科目感興趣。有人曾經為著父母不經意的說了一句「你長的不好看」,而自卑一輩子。家庭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卻常常也成為傷害最深的地方。在別處受傷的孩子還有可能躲回家裡療傷,在家中受傷的孩子要去哪裡才能止痛?

這個世界充滿各式各樣的誘惑與謊言,如果在家中都沒有辦法建立正確的自我形象,怎能回應社會的混亂價值觀?生命教育最重要的禾場是家庭,許多父母只注重功課,沒有注意孩子的獨特發展,只忙著賺錢,卻忽略與孩子的溝通,以致於孩子在偏差觀念中長大了,社會變成要負擔孩子在家庭中的偏差行為。

你夠接納你的孩子嗎?有個媽媽向人訴苦:「我的孩子天生就是磨人精,他是生來折磨我的!」其實,孩子行為的偏差是在我們與他互動過程中堆疊起來的,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除了孩子們要學生命教育,我們這些大人也應該重頭學習一遍。

七、一切都是從「心」開始

人外表呈現的行為來自於他心裡所存的思想觀念。

一個人若是受到冤屈,不知如何化解,又有不好的朋友從旁煽火,鼓勵他以暴制暴,這人就極有可能因為內心的仇恨思想,轉化為外在的殺人行為。

有一位朋友在幼年時,母親栽種在她心中的信念,母親曾經不止一次的跟她說,「你長的很胖,很醜,沒有人會喜歡妳」,以致於她也深信自己不漂亮,不會有人真心愛她。在她成長的過程中也有一些男孩子追求她,但她一直不敢接受,以致於錯過幾次姻緣。成年後有一位男士追求她,本來她心裡依然沒有把握,卻因年紀已漸長,轉而十分珍惜這份追求,甚至反過來怕男士離開她,用金錢與百依百順,企圖抓住男人的心。雖然他們結了婚,但是因為不對等的關係,過份縱容先生,甚至吸毒、舉債,讓自己十分痛苦,最後仍以離婚收場。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許多信念,例如父母給我們的家庭教育、老師給的學校教育,同學給的觀念,電視明星的言語,新聞、報章雜誌所提的許多論點,都持續不斷給我們許多觀念。這些觀念影響我們很深遠,甚至已經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深藏在潛意識與無意識中。一旦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需要作出選擇時,這些信念都會深深影響我們的決定。

信念會影響我們面對人事物的態度,而態度又會決定我們的行為。有一位女士的父親是伐木工人,有工作才有薪水,然而伐木的工作受天氣影響很大,尤其山區經常天候不穩,工作時有時無,他的母親因此諄諄告誡女兒,將來一定要嫁給能夠固定領得薪水的男人。如此在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期許深深烙印在女兒心中,果然成為女兒的擇偶第一要件。另一位女士的母親嫁給家中排行老大的父親,因為是長子,所以父親被寄以極高的期待,負擔很重的家計,媽媽也必須和婆婆一起住,造成很大的壓力。於是母親告誡女兒,將來結婚的對象一定不要是家中排行老大。這種「不嫁老大」的信念果然影響這位女士的擇偶,其中曾有「老大」追求他,當然一概被他拒絕了!

我們過去所接受的教育(這些教育包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媒體教育等)和經驗形成信念,存在我們心中,因著這些信念,我們形成屬於我們的性格,漸漸的養成一定的習慣。當事件臨到時,我們會憑著潛藏在心裡的信念做出直覺的反應,如下圖:

 SHAPE \* MERGEFORMAT

 20110114171356591.gif  

我們的信念會影響我們對於事情的價值判斷,進而產生對應的態度,緊接著產生行為。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你不信任的人批評你,你會接受他的批評嗎?多數人不會接受,你可能會認為他故意找你麻煩,即便他說的可能是事實。相反的,若一個你所景仰的人批評你,你會接受嗎?多數人可能會,甚至你會感謝他的批評,因為你認為他是為你好才批評你。

信念影響態度,態度決定行為。

以「誠實」這個品格為例,父母一定希望在孩子的身上看見誠實的行為,誠實是外在看的見的行為,但是孩子為什麼會誠實呢?因為他的心裡有一種「追求真實」的態度,而這種追求真實的態度來自於他裡頭有一種「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信念。

人外表的行為是可以要求的,但是一旦外在的壓力除去,人不一定會去作對的事;除非一個人內心裡認為誠實是他應該要做的,否則遇到利益問題時,誠實就會只是一個選項,而不是一定要去遵守的。

正面的信念會帶來正面的力量,負面的信念引來負面的結果。

在我家附近巷口有一個麵攤,賣的鮮蝦餛飩麵頗有特色,老闆曾經被親人倒過債,對人性有許多灰心,從此認為誰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為了與親戚斷絕關係,他離開原來的居住地,到異地他鄉打拼,夫妻胼手胝足很認真的重新開始,起初,麵攤的生意不錯。但總是無法填補記憶中對人相信的缺口,從他的眼神、肢體中總是會感受到他對人的拒絕。

在一次春節過年後,我到麵攤去用餐,試圖找個話題關心他:「過年放假這麼多天,有沒有帶孩子去哪裡玩啊?」,他面無表情,冷漠的回答:「還沒有這個命!」,害我不知如何接口。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對老闆而言,他有一種無法彌補的人生缺憾,但對於我們這些他新認識的人的關心,並不能燃起他的熱誠,重新建立對人的信任。我想,他仍然會努力的賣麵,但因為對人性很失望,以致於表情很冷漠,缺乏與人建立新關係的能力,久而久之客人就越來越少,他也再次印證,「人很不可靠」的信念。

我們生命中有許多盲點,讓我們對事情的解讀出現偏差,而這樣的解讀會引導我們作出不當的回應,然後又帶來負向的效果,再次印證我們的偏差信念為真,我們就這樣越來越惡性循環於負向信念之中而不可自拔。

一位朋友的家坐落在一條小巷子中,隔壁住的鄰居經常罵小孩,不止聲音很大,而且言語粗俗,在夜間聽起來尤其令人很不舒服。有一天朋友騎著機車進入巷子裡,鄰居見了沒好氣的質問:「怎麼可以把機車騎進巷子裡來」,朋友立刻大聲回應「為什麼不可以?」

當朋友拿下頭罩式安全帽時,鄰居嚇了一跳,原來他以為騎車的人是外人,哪知道是鄰居,就有點不好意思的走開。朋友進入自己家裡有點生氣的告訴孩子這件事,孩子提醒朋友「媽媽,他可能不是惡意的,他或許希望維護社區的安寧,才不准騎機車進巷子裡。」,經過孩子的提醒,朋友突然覺察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因為平時就覺得鄰居言語粗俗,自然有了鄰居很不可理喻的刻板印象,當剛才鄰居出聲詢問時,他直覺的認為鄰居是在罵他。當人負面解讀時,自然有負面的情緒升上來,衝突就會發生了。

生命教育就是要幫助孩子有正確的認知,以致於擁有正向的信念,讓他有動力面對一切的挑戰。

生命教育是建立優質生命信念的教育

一天當中,你是用直覺做事比較多,還是用分析判斷做事比較多?既然許多決定都是在直覺、不假思索的狀況下作的。那麼,我們直覺的品質如何呢?若是直覺的品質好,我們作的許多決定就可能趨向于正向的、對的決定,而這些對的經驗又塑造我們新的信念。如果我們作錯了決定,帶來不好的結果,我們對某些人或是的看法也可能產生扭曲。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一天約有3萬個念頭產生,這些念頭是好的居多,還是壞的居多?這跟你過去的生命是健康的還是病態的有關。有人積極樂觀,看什麼都有希望,因此也較勇敢大膽。有些人擔心害怕,處處不信任人,他會變的膽怯。

心理學上有一個ABC理論,A是事件,C是結果,事件可能一樣,但是結果可能不同,這與對事件的解讀(B是信念解讀,Belief)有關。例如有個同學在你上課時調皮搗蛋,你罵了他一頓,該同學如果心裡想:老師又再挑我毛病了!他的行為可能改變嗎?當然不行!另有一個同學一樣被你責備,但是他心裡想:「是不是我做錯了?」他的行為能否改變?肯定是可以的。

同樣是被罵,為什麼結果不同?因為這兩位同學的信念不同。因此,信念太重要了。

生命教育是建立優質生命信念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讓人能做出對的選擇!

 

原文網址:http://www.lifedu.com.cn/zjmore.asp?x=&a=&id=341&ChannelID=1&ClassID=101

(瀏覽網頁請選擇【編碼】>【簡體中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XNET 公益家 的頭像
    PIXNET 公益家

    PIXNET 公益家

    彩虹愛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