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為孩子奉獻真誠大愛

─記陳真老師「教師的大愛」課程

 


 

【培育組編輯股/報導】

愛是漫天漫地無所不在,不管你認識或不認識它、相信或不相信它,愛一直都存在,重點在於我們知不知愛的存在。會不會使用愛?這就與教師有關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教師同樣也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端看自己如何去發現。

「2011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第三日課程禮請到教職經驗豐富的陳真老師,為與會大眾講授「教師的大愛」課程,分享身為教師,如何以身作則,並用「愛」來教導學生。

愛不是指責,而是稱讚

演講一開始,陳老師介紹起她的名字,說這個名字曾讓一位學生拿來開諧音的玩笑。陳老師想,孩子就這麼直呼長輩的名字,是既不禮貌又會折福的行為。在第四次遇見孩子又來到跟前調皮,把握時機給孩子一次機會教育。老師先是稱讚孩子很有創意,再告訴他這樣直呼長輩名字是不禮貌的。孩子聞言一臉驚訝,像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麼跟他說。但孩子聽進去了,且日後不管人在多遠的走廊見到陳老師,都會跑過來向老師問好。

我們跟學生的關係有時是緊張的,明裡不能溝通,那就暗裡來溝通,方法就是不斷的送上祝福。

當老師最易犯的錯,就是怕孩子做錯;但越是盯著指正孩子的錯誤,反而使得錯誤更加明顯化。孩子是要教的,沒有教就是師長的責任。但教育的方法,應是常對孩子說他的好,多給予稱讚。對孩子說什麼,他就記什麼、就行什麼,所以要孩子好,就要用好的語言、愛的語言,才能教出好孩子、有愛心的孩子。

一份永久延續的愛

  陳老師接著談起她在學校推行讀經的過程,一開始擔心家長反彈,只在幾位學生身上實行。但見學生反應良好,又正好接下學務主任一職,就大膽在全校加入讀經的課程。願意帶動讀經的老師,學生帶起來特別好,進步得很快;但不願意帶讀經的老師也大有人在。

    陳真老師一次心血來潮,靈機一動選在兒童節時辦起讀經闖關活動,並把過關率提高,還把各班獎品排好放在升旗台前,哪班過的關較多、哪班過的關較少,便能一目了然,藉以推動讀經風氣。辦了幾年後才發現,有些老師無所謂,可讀可不讀,他們班的學生所呈現出的規矩就比較鬆散。因此,給孩子的教育方法,從老師教學的誠懇度及成熟度可以清楚得知。

老師的愛是可以延續的

我是一個人,我只要救一個人就夠了;其他都是多賺的,只要開始就不嫌晚。當老師真好,只要教好一個,這一個的愛就可以無限量地延展下去。」陳老師如是說。

陳老師提到一位畢業已久的學生,在母親節時回來送她母親節卡片,也向老師報喜。這位學生剛有了個才出生八天的寶寶,這次來是想跟陳老師取一些教孩子的教材。

這位學生很感謝陳老師把他教得這麼好,讓從小一就開始就頑皮搗蛋的他,能在小五遇見老師之後改正習氣,並立志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陳老師歡喜地拿出《弟子規》給這位學生,叮嚀他要先自己學習實踐,之後才能教小孩讀學。

從學生到學生的下一代,這不正是一種愛的延續嗎?

愛,從自己做起

總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真不知好歹啊!」但是,為什麼會產成這個情形?孩子懂得家長的言語行為,也懂得模仿,所以仔細一想,孩子的不知好歹也是從家長的習氣而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對導師,要讓孩子有拷貝好習慣的源頭。不好的習氣現在改還來的及嗎?不能只是光對孩子說,要從自身做起;改正自己的習氣,孩子就會跟著改變。

從前的社會,家裡孩子較多,很多事情可從家庭中學會,因兄弟姊妹間彼此教育,相處融洽;與同學也和樂共處,因習慣於團體生活。現在的家庭小孩少,別人對他的好,他不知情;更不知如何對別人好,缺乏與人互動的經驗。

陳老師分享一個有趣的方法,讓班上學生分組,小組裡的孩子就照出生年月來排行,從最大的排到最小的,這樣就有兄弟姊妹,藉此讓孩子學習如何兄友弟恭。

教師的大愛,要從自己內心發掘

陳老師的講演中,不時以故事引導出寶貴的教學方法。在她的人生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如何跨越?陳老師的經驗是:將挫折轉化為有效的行動──「愛」。愛不是知識性,而是理智性的愛,即使沒有人教,也能感覺到那份「愛」的喜悅,只因我們都需要愛。將內心深處的愛發掘出來,愛自己也愛身邊的人,這樣的愛逐漸擴大,便能影響無數與自己有緣的人,讓愛傳出去,讓愛永無止盡;使小小的愛,變成大大的愛。

 

 

 

 


 

 

 

 

 

深耕社區學校,讓愛欣欣向榮

-記鄭石岩教授「愛˙創意和希望─社區學校的時代性」

 

 

 


【培育組編輯股/報導】

 

  「愛是給予,讓人感到圓滿歡喜。」鄭石岩教授為從事教育工作者,點出教育學子愛的真諦。

    「2011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禮請心理諮商學者鄭石岩教授,講述「愛˙創意和希望─社區學校的時代性」。鄭教授長年修讀佛法與禪學,在課程中,融合宗教與心理學的智慧觀照,為與會者明指現代教育的正確途徑。課程中,鄭教授也例舉耕心蓮苑社區學校的實踐經驗,期許在座學員們聆聽完課程後,能一同實現社區學校遍地開花的宏願。

愛的影響力

  「發光發熱的生命來自愛。」鄭教授分享自己受到家庭及師長關愛的經驗,說明愛能夠滋養創意和希望,豐富生命的價值。

    鄭教授憶及中小學時,家中遭遇經濟困境,他的母親總是用愛帶出孩子的應變力。一年中秋節,鄭教授當時家裡無餘購買應景食品,他的母親便帶著兄弟姐妹們,蒐集家中可用的食材,自創手工番薯月餅。當時最快樂的記憶,是他與全家人一起享用番薯月餅的景象,箇中滋味至今仍回味無窮。鄭教授說,這是他印象最深刻也最滿足的中秋,感謝他的母親沒有怨怪現實環境的匱乏,以正向思考的生命態度,讓家中的孩子們學會樂觀面對困境,創造出美好的童年。

  鄭教授考上高中後,由於家境貧困,需要自行籌措學費,他的母親便引導他賣水果,鼓勵他走出家門。當時他並不願意,他的母親遂軟硬兼施,教導他如何與人應對進退,終於使鄭教授踏出了進入社會的第一步,也因此慢慢習得了半工半讀、待人處事的能力。鄭教授說,是母親的愛養成了他的才能。「愛能畫出生命的圓,帶給孩子無窮的希望,開拓孩子的視野。」鄭教授如是說。

  在鄭教授的國中年代,他的老師付出關懷,幫助他完成學業,讓他感念不已。鄭教授在國二時,一度有意去做木工師傅的學徒,他的老師得知後,先私下為他繳學費,告訴他學校可以分期付款,其實是以善意的謊言讓當時的鄭教授及其母親接受好意,得以繼續國中的學業。

    大學時,鄭教授的文筆獲得老師誠懇的迴響及肯定,啟發了他日後的寫作長才。鄭教授說,師長的愛就像宇宙中的星雲,它早已運行存在許久,我們才發現它的光芒。這樣的愛,讓鄭教授立定志向,要延續師長良善的教育理念,利益更多的學子。

愛是付出心力,為孩子著想

  「願意付出時間才是愛!」鄭教授堅定地說。

  當學生表現出不恰當的言行舉止時,師長不應立即以嚴詞責備,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付出心力了解學生的真實處境。

    鄭教授說到國中教學經驗:曾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不快地對他說:「道德值多少錢?」鄭教授並未當下指責,察覺或許是孩子的生長環境不佳,才會口出此言。數天後,鄭教授從容自然地邀請學生相談,孩子才說出家庭暴力對他的負面影響。

  身為老師應該思索孩子是否遇到甚麼困難,否則一旦產生對峙,就很容易錯失教育的契機。騰出時間與孩子談天說地,表達尊重、了解和關心,才能明瞭孩子的學習環境,依孩子的遭遇和因緣給予助力。

兩位老師實踐願心創蓮苑

  課程的第二階段,鄭教授分享耕心蓮苑社區學校的發展歷程,以及他與兩位創辦人-余素華老師與陳瑞珠老師,因佛法而相識的因緣。

  當時,兩位老師透過管道面見鄭教授,請示他如何將佛學與工作結合,鄭教授答道:「在教室裡行彌陀的四十八願!」余老師與陳老師聽完一席話後,有感而發,於是集資創辦耕心蓮苑讀經班,實現他們長年來共有的心願:讓下課後無人照顧的孩子,有一個安心的去處;藉由教導孩子們讀誦儒釋道經典,培養出他們正向的人格特質。

  時至十四年後的今日,耕心蓮苑已結合在地企業與社區的力量,使整個社區環境,成為品德教育的大家庭。體驗式的教育方法,以及傳統文化的薰修研學,使孩子們依循中華道統的傳承教法,養成孝親尊師的生命態度。鄭教授說,耕心蓮苑的辦學成果,著實讓他眼睛為之一亮。

  他為耕心蓮苑訂定學術名詞為「社區學校」(community school),只因耕心蓮苑與社區周遭居民們合作教學的歷程,即是「社區動力學」體現於教育的最佳範例。耕心蓮苑為孩子建立多元智慧的學習管道,也帶動當地社區居民良善的互動交流,讓老中青三代共同在社區中學習成長,實是難得的社會現象。

  除了讓孩子在教室學習之外,耕心蓮苑的老師們也帶領孩子參觀台灣各地產業,籌畫節日慶祝活動或擔任小義工,增加孩子的人際互動與見識,也得以落實身教與境教,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在耕心蓮苑更可以看到守望相助及親善風氣,是安定社會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鄭教授說:「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社區學校的經驗,是由許多仁人志士攜手打造而成;也因實際的教育成效,使得來自外界的護持綿延不斷。

  鄭教授期許正在任職教師的學員們,能夠汲取蓮苑的經驗,擬定教學計劃,在體制內的教育環境,推廣社區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方式,讓社區學校在台灣各地萌生。

  課程末了,耕心蓮苑共同創辦人陳瑞珠老師,亦是本次教師研習營營長,代表全體學員向鄭教授鞠躬致謝,充滿元氣地勉勵參與學員:「不要忘了自己就是一盞燈,一起照亮寶島台灣!」陳老師也獻上 淨空老法師典藏版的線裝《老人言》墨寶集,鼓勵大家「多聽老人言,幸福在眼前。

  精采的課程,讓學員們參與後,都有意猶未盡的感受,期許未來有緣再度聆聽鄭教授發人深省的講演。

若欲更進一步瞭解耕心蓮苑社區大學,請至耕心蓮苑blog:http://amtbgx.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