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珺和老公何恩,是一對收養了四個孩子的幸福爸媽!這個充滿愛的家庭,老二及老三都是從善牧基金會嬰兒之家收養的孩子,為了向社會大眾分享這段難得的心路歷程,惠珺出了一本新書「像我們這樣一個家」,告訴大家「收養,可以很幸福」!

惠珺和老公在一場其他機構為收養議題舉辦的活動中,主持人請她分享收養的心得,惠珺娓娓道來一段令人難忘的話,她說,很多周遭的人看到他們夫妻收養了四個孩子,都會說「你們好有愛心喔!」,但其實她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她認為,如果是自己生的孩子,別人還會覺得這對父母有愛心嗎?她強調,她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跟所有擁有孩子的父母一樣。

 


 

以下是善牧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修女為這本書所寫的推薦序。我們也很感謝惠珺,願意透過出書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收養孩子這條路的點點滴滴!

 

幸福無悔的「不歸路」

善牧基金會位於台南的「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最多可收容安置45名嬰兒。這些待出養的嬰兒,有些來自善牧未婚媽媽中途之家(大部分是未婚小媽媽),無力扶養孩子的家庭,有些來自機構外因眾多因素無法扶養孩子的家庭。在滿床的時候,可以看到分齡的三間育嬰室中,滿滿的都是小寶寶。

在嬰兒之家,有專業的社工員和保育員(即保母),也有很多熱心的志工,他們像疼愛自己孩子一般的愛這些待出養的寶寶,也辛苦進行24小時的輪值;有些寶寶有先天性的疾病,嚴重者甚至重度腦性麻痺必須定期治療、復健等,工作人員不辭辛苦的陪著往返醫院,只希望孩子留在嬰兒之家一天,能給他們最完整的照護。

即使如此,工作人員的人力有限,一個人必須照顧許多孩子,就算輪著抱抱、說故事、陪伴玩遊戲等,扣掉換尿片和洗澡等基本照顧,45個孩子要花上的時間,真的令人難以想像,對寶寶來說,刺激和發展都不夠。

每次到嬰兒之家探望這些孩子的時候,看著他們一張張純真的臉龐,總讓我心疼不已。尤其是四、五個月大以上的孩子,每個孩子在自己的嬰兒床,或躺或站,只要有人從隔菌的大面玻璃窗外看著他們,大家都好奇的往外看,或笑或叫,非常渴望有人跟他們玩。我想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有志工媽媽的人力加入時,能夠把孩子抱到遊戲墊上,讓他們共同玩樂,有一些與大人、同伴的互動。算一算,每一個孩子望著天花板或看著窗外的時間並不少,在這段時間當中,他們缺少與外界的互動,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的反應與發展不如在家庭中被專注照顧的孩子。

在善牧,看到太多國內外的收養家庭,見證了愛並不需要血緣關係的幸福故事,我猶記得99年我們有個重度腦性麻痺的孩子小勇,社工費盡千辛萬苦才為他找到美國的收養家庭,當時那個美國家庭已經收養過一個善牧的孩子;來台灣接孩子的那一天,媽媽第一次抱到小勇,激動得淚流滿面,爸爸和16歲的姊姊也相當興奮,幸福的表情洋溢在全家人的臉上,包括小勇。

因為本書作者一家人的愛與勇氣,讓四個原本無依的孩子有了永遠愛他的家庭。在現在少子化的台灣社會,收養四個孩子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我相信每一個小天使所帶給父母的回饋,都是滋養出父母更多愛與付出的重要能量!在這邊除了感謝作者及其先生二度收養善牧的孩子,更期待這本書在出版之後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收養這條路的細節,我們相信在專業機構的協助之下,配合收養父母對養育孩子至長大成人有全面的認識與了解,收養孩子,絕對是一條幸福無悔的「不歸路」!

 

 

「像我們這樣一個家」簡介(以下文字由「親子天下」提供)

 

一個關於收養家庭的求子、育兒、教養的心路歷程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實踐篇暢銷作者最新力作

 

許惠珺要大聲告訴你:只要付出愛,真心的接納孩子,孩子就會成為真正的家人!

 

世上有許多孩子沒有父母,需要一個家。

 

收養就是將沒有父母的孩子,送進想要孩子的家庭。

 

還有什麼組合比這個更完美?

 

晚婚或不生曾經是一個趨勢,等到回過頭來想生個孩子,讓人生變得更圓滿時,才發現生兒育女並不是那麼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

作者許惠珺嫁了一個洋老公,滿心期盼能生幾個可愛的混血洋娃娃,卻是事與願違。看過西醫、中藥,也嘗試人工受孕,無路可走的坎坷求子路,因為宜蘭神愛兒童之家史培理院長夫人的一句話:「不能生育不表示上帝不要給你們孩子。」許惠珺和先生決定走上收養之路。

從收養第一個孩子到第四個孩子,一路走來,生命裡的遺憾都轉變成彼此極大的祝福。超越血緣的愛,讓六個人成為親密幸福的一家人。從有甘有苦的育兒經,到家庭生計大事,作者一一分享及解答許多人的疑問:

 

如何去愛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身世告知的原則

‧怎麼養得起四個孩子?

‧四個小孩怎麼養?怎麼教?

‧如何營造甜蜜的親子關係?

收養的流程準備、注意事項

 

本書針對收養可能面臨的問題,提供心理建設及解決方案,並且大聲告訴你:「多子多孫,多福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星星小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