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  

 

「我熱愛我生活的地方,想為這裡做些甚麼,當重大事件發生時,我想要用我的文字和影像,保護這裡!」

環境資訊的公開、普及,是挽袖行動的基礎。越充足的資訊會驅使越多人一同關心,我們需要你一同推動資訊公開,創造更多公民記者!

 

改變社會,從關心社會開始

2000年,環境資訊中心上線,秉持著環境資訊公開的宗旨,為世人建立全面性的環境資料庫。我們深信,充足資料加上深入分析,才能對於環境保護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然而,環境議題層出不窮,社會環境正義,從來不是一個人發聲就可以成功,所以我們祈願更多願意關懷土地的人出現。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台灣的眼,替它監督政府,推動社會力量。

公民記者,在當今這個社會,大眾已對此詞不陌生。民眾利用隨手電子設備,隨時紀錄生活中的新聞,即可定義為廣義的公民記者。此潮流改變了以往訊息傳達的深度與廣度,也大大提升事件即時性以及在地性。

苗栗縣的大埔事件,便是在公民記者的錄影披露下引起社會輿論與關注;國光石化試圖在六輕設廠,也由公民力量日夜關注,最後換來停建的消息。

有別於主流媒體的單一聲音,多元、在地的草根記者讓大家貼近更多真相。

然而許多開始想要關心環境的人,因為認為自己文筆不好,或是沒有相關編輯技巧而卻步,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踩在泥土上的編採訓練營隊

 踩在泥土上的編採營  

 

2006年,協會開始舉辦編採營,至今已屆第九個年頭。「跟在地的土地親近」是我們的精神,從室內到戶外,從城市到鄉鎮,教材不再是影片書籍,而是人們說出的故事、森林的細語。透過實地採訪,帶給學員更多真實的體驗。

 

2013年,編採營行至布袋鹽田,老鹽工緩緩地道出布袋鹽田的風光與衰落,消逝到重新復育,歲月刻畫在它臉上刻畫許多痕跡,而她也用故事在學員心上刻下對在地的重新認識。

有些學員,從原本關心社會的方式只是看看電視報紙,到後來布袋對他來說,再也不是地名、景觀圖片,而是真實、愛憐的世界,進而更主動關心環境議題。

有些學員,原來只在部落格發發心得感想,到後來得以重新詮釋了心裡對環境議題的描述,寫下一篇篇更深入的評論、報導。

更有些學員,雖然是在地人,卻從來不知道自己家鄉的美,直至此時他才明白,自然與人類的連結,早在出生時就與它串在一起。也埋下了將來回家鄉打拼,守護美麗家園的願望。

 

編採營,給的是人們關心環境議題的起點,讓人們開始願意沿著路去發掘環境問題:環境議題就在我們周遭,在你家的後院、在你認識的人們身上。

 編採營實況  

 

推動資訊公開,培訓公民記者,需要您的響應!

今年環境新聞編採營來到花蓮港口部落,更優先保留花蓮子弟的名額,培育在地的親年學子們,為自己家鄉留下紀錄開始,守護家園。此外,協會也在社區大學舉辦「環境大聲公課程」,由專業媒體人擔任講師,教授基礎編輯採訪技巧,也提供認識更多媒體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埋下環境守護的種子,期待它終有一日發芽。

 

2014年,我們欣喜人們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度提升,編採營持續辦理九屆,電子報訂戶約18,000人,資訊中心網站2013年瀏覽人數累計6,240,772人次。但仍兢兢業業,堅持維持環境新聞的質與量,為的是持續推廣環境保護觀念。這是個長久的願景,需要您一同捐款支持,守護這塊土地,也支持為土地發聲的人。



邀請你捐款支持培訓公民記者,一同推動資訊公開


歡迎您上網瀏覽【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免費訂閱【環境資訊電子報】,以及其他環境主題電子報,請上http://paper.e-info.org.tw/。並請協助我們,將這份信念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邀請他們一起加入,共同為珍貴紛美麗的環境而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