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善牧台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劉柏傳(咖哩)社工

新聞媒體刻劃的青少年,是這樣的……

一早打開電視新聞,連續播報兩則關於青少年的報導,皆是透過網路影像陳述再加以詮釋(有些訊息已經流傳一段時間),第一則發生地點桃園速食店門口,一群國中生圍坐露天座椅在嘻笑聲後翻桌,狀似電影情節,爾後一哄而散;第二則新聞則是發生在廟會,12歲少年在廟會街頭上拿著白鐵鯊魚劍跳王爺,在一旁眾人鼓舞 下,操寶敲頭血流滿面。

看完這兩則新聞之後,覺得心情挺沈重,那個沈重來自於我們的新聞媒體持續的擷取片段去描繪我們的青少年,試圖透過成人的眼光並以一種美好社會的想像角度在論述和評斷我們的青少年,而少了一種脈絡性的理解、探究行為背後及試圖站在青少年角度去認識這樣的過程。

IMG_3701  
其實這樣的沈重也時常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因為家住在青少年騎車跑山聖地──烘爐地山腳下,一回自己正接受中醫推拿時刻,一群摩托車喇叭聲響疾馳過街,推拿師也本能性的回應:一群屁孩!自己心中當下很糾結,試圖想要去解釋這樣的狀態,但後來便作罷而選擇回應:這是段過程,需要給予一些時間去等待和陪伴,青少 年朋友希望被看見,因此會透過一些行為和方式去吸引目光,不過這過程中也需要有人不斷給予提醒,並且讓青少年可以學會同理他人以及為自己負責。這不是忽 視,是希望讓彼此可以增加多一些涵養去理解和認識,而不是直接給予批評和標籤,因為貼標籤的行為很容易,卻也同時容易造成對立緊張以及產生更多的誤解和傷 害,我們需要有更多善的眼光去理解和認識,陪伴年輕狂飆的生命好好歷經這段轉渡成人的時刻。

IMG_5520  

每個人都是社區重要的力量

一位先前的社區夥伴來電詢問,我們是否知道某國中的某位少年?經過瞭解之後,才得知該位少年已經連續兩天未到學校……且經過一些討論與瞭解後,社區夥伴表 示是因為該位少年是自己孩子班上的同學,而孩子和那位少年關係挺好的,且主動詢問媽媽可以如何協助那名輟學的同學,因此夥伴表示會再和我們聯繫、告知和詢問。接著她又表示在某小學裡頭晚上常會看到一些少年聚集,詢問我們是否有接觸或是認識過,我回覆她目前還沒有,夥伴便說道,那可能還只是愛玩,或是不喜歡念書,有機會的話再請我們社工幫忙!其實接到這樣的電話會覺得很感恩,但夥伴卻客氣回覆,她只是個囉唆加嘮叨的家長!

這樣短短的聯繫過程,著實令我感動,這份感動是來自於看見過往的社區好夥伴雖然已經離開她原先的工作崗位,且輔導青少年也已不是她份內的工作,卻轉而成為一位社區裡的媽媽,同我們一起持續關注和理解這群正在街頭遊蕩玩耍的年輕生命。

我是一位青少年社工,因為這個位置讓自己得以有機會可以較貼近青少年的生命,陪伴一同經歷許多生命重要時刻,欣賞與感嘆生命的韌性與無奈,也因此自 己心中有許多的期盼與想望,企圖同青少年一起以及為青少年族群去標籤、為自己發聲。因為青少年時期正處在一個尷尬且衝突矛盾的階段,經常被國家以及家庭隱 身,被視為麻煩製造者,只被允許在成長的路上乖乖聽話、順服即可,但許多時候我們的青少年卻很有創意與行動力,並在這段尋找自己的過程中有衝突、懷疑和反 抗等,但經常直接被體制用更大的力量壓制下來,過程其實早已被體制霸凌。

我們應當思索:我們社會未來想要如何發展?皆看我們如何面對與回應此刻這片土地上的青少年族群──未來社會中堅份子?如何學習用耐心和信心持續關懷並陪伴這群被社會標籤的青少年?如何針對青少年們給予更多的支持和投資?

IMG_7228
我們可以做的其實很多:多一些等待去理解他們為何會在街頭遊蕩玩耍,多一些關注和我們共同生活在社區裡頭的少年,而不再只是打電話給警察去做驅趕的動作,將 少年們趕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以為看不到聽不見就可以解決青少年聚集的狀況。共構一個友善青少年社區生活空間,是需要我們一起繼續努力的方向!

青少年的主體需要被更友善的看待和回應,不再只是被當作問題,相信這樣的小行動可以讓青少年為自己的年輕生命以及我們的共同生活的空間開啟更多且不一樣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odshephe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