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善牧基金會27年來服務許多不同境遇的媽媽,從去年起在母親節前後舉辦「善牧媽媽節」,藉由這個特別的日子,邀請社會大眾一同來關懷特殊境遇的母親。在今年的善牧媽媽節,善牧也特別邀請大家共同關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新移民媽媽,舉辦「Friendly or not?新移民媽媽這麼說──台灣友善環境調查」記者會,除了公布調查結果,也預告7月將展開「愛的『新』勢力──環台送愛走透透」公益單車行活動,由新移民媽媽及她們的孩子參與共17位,把愛送到台灣各個角落。與會貴賓有新移民媽媽友善大使英倫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章中程,特別來到現場共襄盛舉。
 
新移民媽媽生活適應不易
善牧基金會開始服務新移民家庭,始於民國92年。當時台灣外籍配偶的人數增加,在十多年的服務當中,善牧也體認到這群飄洋過海嫁來台灣的姊妹們,生活適應並不容易,語言不同、文化差異也大,加上結婚後開始生兒育女,自己還沒完全融入台灣社會,就必須擔負起照顧及教養子女的責任,所有生活上碰到的一切困難,如果沒有對應的支持與協助,真的非常辛苦。

DSC08523-1
善牧基金會執行長劉宏信表示,每年母親節,善牧基金會都會舉辦「善牧媽媽節」,邀請社會大眾一起關注特殊境遇的媽媽。今年希望透過台灣友善環境的問卷調查結果公布,讓大家對這群姊妹有更多的接納!


善牧基金會執行長劉宏信表示,除了像善牧這樣的單位提供服務之外,社會的包容度往往是這群新移民媽媽是否能順利適應台灣的關鍵,也因此,在今年的善牧媽媽節,特別邀請所服務的兩百多位新移民姊妹參與問卷調查,聽聽她們眼中的台灣,是否友善;而這樣的結果,也期盼能引起社會更多對新移民媽媽的關注。


無心之過?8大歧視言行該避免
因為新移民人口的激增,每個人的周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新移民身份的媽媽,或許她是你的親友,也可能同為孩子學校的家長,或是一起共事。進行這項問卷採訪的社工表示,很多姊妹會認為別人不是有意的,但這些言行在無意間多少傷害了自尊心。
歸納起來,有8大歧視言行是在台灣社會最常發生的:
歧視1:問及嫁來台灣是為了賺錢嗎?
歧視2:問及當初是先生用多少錢買來的?
歧視3:用不尊重的稱呼如「大陸妹」、「越南仔」等。
歧視4:會說台灣比較好,新移民的母國比較落後。
歧視5:投以異樣眼光,除了好奇之外伴隨輕視。
歧視6:認為新移民媽媽要得到幫助是為了避免她們的子女將來會成為社會問題。
歧視7:認為新移民媽媽給孩子的教養一定比較差。
歧視8:把「賣淫」、「虐待公婆」、「賺錢統統寄給娘家」這種形象直接與新移民媽媽劃上等號。

DSC08557-1
善牧基金會研發專員李碧琪表示,社會大眾或許無心,但時常發生在對新移民姊妹身上的歧視言行,像是不尊重的稱呼,呼籲自我提醒避免。


在善牧基金會有十年新移民服務經驗的社工,目前為研發專員的李碧琪,在記者會上報告時便分享,服務的時候聽姊妹分享是一回事,實際陪伴姊妹比方搭計程車、上市場買菜、辦事情等等,才知道她們幾乎無時無刻處於遭受歧視的環境當中。像是多年前在高雄陪姊妹搭計程車,司機先生一聽到姊妹的口音,就開始詢問當初是用多少錢被買來台灣?來台灣後又賺了多少錢拿回娘家?家裡有沒有漂亮能幹的妹妹可以介紹給他的……一趟車,8大歧視言行便佔了3個,真的很難想像她們是如何撐過的。

6成被不尊重稱呼過
這一項針對善牧在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及宜蘭縣所設立新移民家庭中心,當中在中心開案及在社區服務的新移民姊妹共237位所做的「台灣婚姻移民女性歧視經驗」調查,其中有228位為母親身份,中國籍女性有92位,占39%;東南亞籍女性有144位,占61%;僅一位受訪者為日本女性。
在問卷的十個問題中,以「無」、「只有一次」、「偶爾一次」及「常常發生」來區分經驗發生的頻率。有「一次以上」的經驗最嚴重者為「被用不尊重、不舒服的字眼稱呼」,比例高達59.1%(「只有一次」占4.6%,「偶爾一次」占36.7%,「常常發生」則占17.7%);次嚴重者為「感覺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比例高達53.2%(「只有一次」占7.2%,「偶爾一次」占29.5%,「常常發生」則占16.5%)。
最輕微者則為「孩子覺得媽媽是新移民感到丟臉」(僅具母親身份的228位受訪),僅5.3%的女性有這樣的經驗。
統整這份問卷結果的李碧琪表示,針對上述的結果表示,近6成的姊妹有「被用不尊重、不舒服的字眼稱呼」,其實並不樂觀,因為新移民在台灣社會已有相當長的時間,這表示10個新移民姊妹中,就有6位曾有這樣的經驗,算是相當高的數字。不過,這樣的結果憂喜參半,憂的是其中有黑數,就是東南亞籍配偶初來台灣語言不通時,還聽不懂別人在罵她們,所以等聽懂別人不尊重的稱呼時,大概都來至少3年了;喜的是不少來台時間很久的姊妹在受訪時表示,感覺很久以前會這樣,但現在這樣的狀況的確有改善。
另外,在異樣眼光的部分,雖然大部分民眾都是無心,但往往對新移民姊妹投以的眼光不只是像看到外國觀光客那樣的好奇,許多眼光更伴隨著輕視、瞧不起的成份。
至於孩子會因為媽媽是新移民感到丟臉?在服務經驗中其實會聽到姊妹提及,孩子一走出家門就不願跟她說媽媽母國的語言了,或是孩子對母親母國的認同度並不高,但在受訪時往往孩子因為沒有明顯表示「丟臉」,加上媽媽對子女的包容度很大,多數姊妹還是會表示並沒有這樣的經驗。
 
2成2媽媽感到先生或夫家人輕視的經驗「常常發生」
至於在十道歧視經驗問題中,「一次以上」經驗中含「只有一次」、「偶爾一次」及「常常發生」這三種頻率,較高值為超過20%,包含「被用不尊重、不舒服的字眼稱呼」偶爾一次占36.7%、「感覺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偶爾一次占29.5%、「曾被說來自水準較低、文化較不好的國家」偶爾一次占24.5%、「有被排擠的感覺」偶爾一次占24.9%、「先生/夫家人瞧不起我」常常發生 22.4%,以及「很多機會不容易取得」偶爾一次占20.3%,這些經驗多屬「偶爾一次」,只有「先生/夫家人瞧不起我」常常發生高占2成2
善牧社工的確在直接服務經驗中常聽到姊妹對於家庭問題的諮詢,比方文化的差異帶來生活習慣的不同,會被夫家人指稱「因為來自落後的國家」;更嚴重者有姊妹在家族聚會時直接被問「用多少錢買來的」、「家裡有沒有更漂亮會做家事的姊妹可嫁來台灣」等等,相當不尊重。至於另一半,也有先生在教養上堅持孩子要聽自己的,「因為台灣人教育比較好」,或是在吵架時直接要太太滾回她的母國等等。
 
常感夫家輕視:來台久、非透過自己認識方式與先生結婚
究竟常常感到先生或夫家人瞧不起自己的新移民媽媽,與哪些原因有較高的關係呢?善牧在進行交叉分析結果後也發現,似乎與新移民媽媽「來台時間」、「與先生認識之方式」有關。
交叉分析之後發現,來台12年以上的人數占50.9%最高,次高則為來台6-9年占22.6%,這與一般人認為新移民只要來台時間久了,這些家庭的歧視經驗就會減輕,但結果呈現相反。
與先生認識之方式,「親友介紹」高達49%,「婚姻仲介」則占34%。以服務經驗來說,姊妹表示與先生是親友介紹,多半也非自由戀愛,結果告訴我們,在被安排或被介紹的心態下,往往會影響夫妻之間不對等的關係。
 
新移民媽媽歧視經驗分享
越南籍媽媽媗媗
來台灣14年的媗媗,育有三女,她表示剛來台灣的時候,是整個大環境歧視東南亞籍配偶最嚴重的時候,當時國語並不好,但還是可以感受到許多不善意的對待,加上文化上的差異,像是在越南雙手在胸前交叉是表示尊敬,但有次聽說也是越南結婚來台的朋友在長輩面前這麼做,就立刻被罵了,說朋友沒有禮貌,沒有規矩。

DSC08576-1
來台14年的越南籍姊妹媗媗,因為從事到府服務的美甲工作,就當被男性問及「妳有在賣(指賣淫)嗎?」讓她感到既生氣又無奈。


媗媗目前從事美甲的個人工作,會為婆婆媽媽們到府服務,但有次到公園為女性客戶們修剪指甲,就有一名男性上前與她攀談,直接問她除了修剪指甲之外是否有「賣那個」?媗媗知道對方指的是賣淫,她覺得很委屈的是,可能在台灣,的確有東南亞籍婦女會藉由美甲的工作但實際上是在接客,不過為數非常少,但卻成為這些男性對新移民姊妹一個揮之不去的印象,而誤以為絕大多數人都這麼做,還直接詢問,但她們在台灣努力了這麼久,卻比較少被看見。
另外,家族對於新移民媳婦較刻苦耐勞的印象也讓媗媗倍受委屈。結婚十多年,每年過年前回先生老家大掃除的工作,整個家族都丟給她一個人,完全沒有人幫忙,因為家族的人認為,你們越南來的不也是很多看護及家事清潔工嗎?理當很會打掃。直到近年來公公對她表示感謝,並吩咐所有兒女都該為家裡的事平均盡力,媗媗的委屈才稍微減輕一些。
 
陸籍媽媽冬冬
來台灣快20年的冬冬,和媗媗一樣覺得剛嫁來台灣是整個社會歧視外籍配偶最嚴重的時期。和先生是自由戀愛的冬冬,本身也是個事業上的女強人,原以為來台灣也可以發揮所長,卻沒想到當時政府對陸籍配偶的工作規定讓她無法賺錢養家。
家管的日子,像是國語沒有溝通障礙,就常聽到親戚鄰居拼命叫她「大陸妹」,心裡很不是滋味,但也只會國語不會閩南語,到傳統市場買菜在聽不懂的情況下只好拿大鈔出來讓老闆找錢,她笑說那時期是家裡零錢最多的日子。

DSC08614-1
來台近20年的大陸姊妹冬冬,一直以許多公益行動回饋給她溫暖的台灣社會,7月也將參加善牧所舉辦的環台送愛活動,與更多的新移民媽媽一起擔任志工,送物資到更多需要的角落。


老公的親戚也曾當著面問她,你們老家是不是很窮?沒有電也沒有電視?冬冬索性回答,是啊我們家沒電也沒有電視機,老公還跳出來笑說,她們家電視比我們家的還大呢!也有過在早餐店的時候聽著鄰桌客人看著新聞大罵某個婦人為了保險把老公跟婆婆毒死,就是大陸新娘幹的,本來很想跟他理論,但閩南語也不會說,只好把話吞回去,好在老闆娘後來說那個婦人是台灣人,不是大陸新娘,冬冬才鬆了一口氣,但也覺得長年來聽到的刻板印象真令人難受,彷彿大陸來台灣的姊妹都是來賺錢甚至賣淫的。
不過冬冬也說到,來到台灣這些多年了,其實很多社會的歧視都改善許多,加上她認為政府及像善牧基金會這樣的社福機構對新移民照顧有加,很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讓她感覺到在這塊土地上是被接納的。也因此,冬冬即使曾罹癌,也不忘回饋社會,積極參與公益事務,本身除了是某個婦女服務協會的理事,同時也擔任寄養媽媽,並多次帶著兒子投身於單車環島送愛心的活動中,她說,做個新移民媽媽,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幫助需要的人,也相信這樣的努力慢慢被社會大眾看見!
 
「環台送愛走透透」活動 新移民媽媽偕孩子愛心單車行
善牧基金會長年服務相當多特殊境遇的媽媽,深感母親的身心狀況健康快樂,孩子也會如此。許多新移民媽媽在接受善牧的服務後不久,便開始回饋社會,以志工及捐款的行動成為助人者,而她們的孩子,也跟著一起這麼做。
在今年7/4(五)至7/15(二) ,善牧基金會也舉辦為期12天的「愛的『新』勢力──環台送愛走透透」公益單車行活動,由新移民姊妹偕同她們的子女共17人,將愛心物資送往善牧在台灣各地服務的據點,如台南嬰兒之家等等,並進行關懷訪視,把溫暖送到需要的角落。
這場活動除了環台送愛,新移民媽媽也將運用自己這份力量,在行前為善牧所服務的「家創兒」募款,想要響應的民眾可上善牧基金會官網查詢。另外,在環台行程上,將從台北市出發,由西而東環繞台灣一圈,最後抵台北,也歡迎民眾愛心陪騎,詳細路線將於活動前公布,有興趣的民眾請密切注意善牧基金會官網。
此一活動感謝來自各個企業的愛心捐款贊助或行程所需物資提供,包含安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英倫交通有限公司、維他露基金會、台灣真弓通商股份有限公司、宏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崇她台南社。


DSC08647-1
(
左起) 新移民媽媽友善大使英倫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章中程、越南籍媽媽媗媗、善牧基金會研發專員李碧琪、大陸籍媽媽冬冬、善牧基金會執行長,一同在台灣各個角落貼上微笑標誌,呼籲社會一起打造給新移民媽媽更友善的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odshephe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